新闻资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中央企业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参与全球品牌竞争合作、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国家队”,以高质量投资持续、稳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政策信号已明显释放,落地画卷正徐徐展开。

 

 

投资管理政策的一系列发布与实施,指引、明确、规范了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并购的重点领域。我们理解,政策指引下的投资并购,更多是围绕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与发展实体经济、完善创新体系与激发创新活力、补齐短板弱项与锻造长板优势,并最终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等也正有序加快打造中。我们也看到,2023年1月1日至今不完全数据显示,我国资本市场境内并购事件总计1310起,涉及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在内的股权投资并购事项180起,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有企业投资并购正在加速。

 

一、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布局思路及重点领域

 

《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明确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融合集群发展,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

 

结合行业理解及政策导向,我们对相关行业投资并购部分细分方向初步探讨如下:

 

1.信息行业

 

大数据。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中国背景下战略性科技力量打造尤为突出。随着国内首家由中央企业设立的数据产业集团——中国电子数据产业集团的成立,中央企业数据要素全产业链投资正加快推进。我们认为,通过数据治理提升组织数据管理能力,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如理解产业并深度赋能应用于行业转型下的数据服务、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

 

云计算。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处于高速增长,以运营商为代表,收入端具备新成长动能的产业布局者,加快横向并购及市场份额抢占依然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在专业化整合背景下,中国电信天翼云引入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四大央企,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已经基本成型。我们认为,云计算在细分行业的应用扩展和在网络安全领域应用方面的投资是未来的投资并购的热点领域。

 

物联网。作为依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细分行业,我们认为,垂直行业应用领域及产业链短板方向的投资并购将是重点,前者如能源、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行业,后者如传感器芯片、数智装备等。数字化中国背景下,作为物联网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围绕主责主业加码布局,积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ChatGPT为代表产品,人工智能愈发成为新经济蓝图中的战略性支持产业,“两化”背景下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更加具备有效推进可能性。我们认为,赋能实体经济提升、服务于传统产业转型下的“产业+”,将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应用与投资方向,如工程建设行业中的工业视觉检测、环境安全风险防控,电网行业中的智能检测与巡检,医疗行业中的医院智能管理、医疗智能机器人、医学影像等。

 

2.能源行业

 

光伏产业。从产业链来看,中游投资并购交易最为火热,主要集中在硅材料、电池片及组件环节。光伏行业未来竞争重点在技术之争,主要的技术路线有TOPCon、HJT、IBC及钙钛矿等,技术路线竞争的核心在于光电转换效率的高低及生产成本的优化。从数据方面来看,N型TOPCon要比HJT开工、扩产的项目要多,表明当前多数厂商更青睐于TOPCon。

 

清洁能源电站。行业以基于产业链强化及高质量发展的国企为投资并购主力军。我们认为,在央企新能源领域专业化整合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发电产业链下游的电站投资并购交易将持续领先,其中高效太阳能电站(含光热电站)和风力电站(含大功率海上风电)以及与此相关的清洁能源装备、数智化转型为投资重点。我们看到,如三峡新能源、华电新能源、电建新能源等已经或正在计划上市融资阶段,目前正积极通过并购重组提升规模及产业链地位,未来值得期待。

 

储能产业。储能技术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等,其中商业化应用最广的储能技术为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前者存量市场为绝对支撑力量,后者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当前主流技术路线并将对增量市场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看到,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大唐集团、华电集团、中国能建、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多家央企纷纷参与投资,未来产业化应用下的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应用端产品及能量管理系统预计成为投资并购方向。

 

燃料电池与氢能。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为战略性发展重点方向,带动2022年投资并购交易热度增加。与此同时,央企也正在深入布局氢能产业链,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华电集团、东方电气、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为代表的央企展开了一系列布局,覆盖氢能、燃料电池及终端应用各个环节。我们认为,专注于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以及氢能储运等领域的企业将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3.化工与新材料行业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随着我国碳纤维原材料国产替代加速,已初步形成以江苏、山东和吉林等区域为主的碳纤维聚集地,当前我国已规划及在建的碳纤维产能共计14.07万吨/年,国产替代道路光明。我们认为以碳/碳复材的碳纤维细分产品领域下游需求旺盛,以中国建材集团为代表的央企正在加深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的碳纤维材料布局,行业发展空间较大。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技术、汽车工业等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中化等一批央企,始终把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创新、产品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未来,如己二腈、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如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液晶聚合物及聚砜等材料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是高分子材料领域未来产业投资的主要方向。

 

新型显示材料。新型显示作为智能交互的重要端口,已成为承载超高清视频、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日益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竞争的新高地。具体来看,OLED发光材料、光刻胶、湿化学品和电子气体由于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具有较大投资价值。我们注意到,中国建材、中航工业等相关央企近年逐渐加大对显示材料行业重点领域的布局,是抢占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的战略力量。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新一代显示、5G移动通信、高效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工业电源等领域展示出广阔的、不可替代的应用前景,并逐渐成为人工智能、未来智联网等发展的核心关键元器件的材料基础。中国电科集团十三所作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研发的“国家队”,近年在半导体研发及产业链布局上化持续加码,先后重组碳化硅、氮化镓业务,与民营上市A股企业的产业融合力度持续加深,标志着我国三代半导体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稀土新材料。在战略地位愈发提升及产业重组整合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新产业应用方向将会有较多投资机会,如风电行业中的稀土电镨钕氧化物、新能源汽车及工业机器人中稀土材料钕铁硼用料、新能源行业中的储氢新材料等投资空间广阔。

 

4.医药医疗

 

医疗领域。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及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需求背景下,中国通用、华润集团和国药集团三大央企医疗集团以市场化方式加速整合医疗资源,在规模实力、业务布局和产业链优势上成为国企办医的领军方队。我们判断,未来将有更多资本将流入消费医疗、专科医院等,如医美、口腔、辅助生殖、肾病、肿瘤等专科医院(连锁医院),同时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结合自身产业链资源进行行业并购整合及战略性延伸的投资。围绕健康中国展开的布局,如医疗设备全周期性管理、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医疗服务数字化建设等,是未来医疗领域的投资热点。

 

创新药领域。2022年,创新药领域迎来诸多突破,我们认为,未来创新药以肿瘤、罕见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为主的药物研发在医保支付和高端产品上市双重因素推动下将迎来增速发展阶段。现阶段,以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为主的“国家队”正处于以产业外延式扩张的方式快速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资本市场地位阶段,而创新药企业往往是尚无商业化产品支撑的企业,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研发,行业内横向收购机会较多。

 

中医药领域。我们注意到华润医药和国药集团近年均在其各自的产业链上持续增添“中医药”属性,例如华润三九通过收购昆药集团股权加深其在不同疾病制药领域的地位,现已覆盖心脑血管、肿瘤、消化系统、骨科、儿科等领域。《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中医药振兴的目标,为中药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政策基础。中医药学领域现代化、产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即将到来。

 

仿制药领域。目前我国制药企业中大部分以仿制药为主,仿制药市占率超过75%,但仿制水平不高,低水平仿制和恶性低价竞争现象严重,由于过去我国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要求,导致有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很大差距,行业盈利能力差。集采趋势下普通仿制药已进入微利时代,大型国资医药集团收并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仿制药企是行业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重点领域监管,风险防范仍是发展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国资委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完善全过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在扩大投资中片面追求短期效果,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1.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

 

中央企业要把稳投资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抓好投资风险防范,加强投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流程管控。严控非主业投资规模和方向,不得开展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具备竞争力的非主业投资项目。做好对外并购项目的前期论证和产业趋势研判,严禁并购高资产溢价、高负债企业,严控符合主业但只扩大规模、不提高竞争力的并购项目。高负债企业不得开展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

 

2.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快健全风险监测防控工作体系

 

2023年国资委将密切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快健全风险监测防控工作。另外,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经营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以加快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将“一利五率”作为核心标准,增强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三、高质量发展中的非公经济协同发展

 

“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的背景下,主动引导中央企业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继续推动国有企业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顶梁柱作用、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作用、安全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是未来央企有效投资的主基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产业链供应链中,非公经济发挥着配套协作的重要功能,部分大型非公企业已居于“链主”地位,因此,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补链延链强链为方向,“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与非公经济相互尊重、互相融合、分工协作,也将是中央企业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与非公经济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资源整合等方式开展合作,已经并将持续稳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作者系并购重组业务条线   郭洁)

“小”荷“大”露尖尖角 高质量提升背景下的中央企业投资管理之我看

创建时间:2023-03-14 17:53

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新闻    “小”荷“大”露尖尖角 高质量提升背景下的中央企业投资管理之我看